海洋不是遠方的風景,它其實一直就在我們身體裡面。人體有70%是水,和地球的構造幾乎一樣。瑜珈哲學中提到人體由五大元素(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)構成,海洋正是水元素最具象的存在。

「水元素」,象徵的是流動、情緒、創造力與柔韌性。當我們在墊上伸展身體、調節呼吸、聆聽內在時,也正是在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內海共處。

 

目錄

一、水能量中心:我們內在的海,藏在哪裡?

二、身體與海的連結,不只是比喻

三、覺察也是一種海洋保育:讓友善成為生活選擇

四、流動是一種選擇:讓身體學習像水一樣生活

五、瑜珈練身,海洋養心

六、編輯偷偷說

 

一.    水能量中心:我們內在的海,藏在哪裡?

 

在瑜珈的能量系統中,骶骨附近(上圖腹輪的位置),於骨盆腔的後上方,上承腰椎,下接尾椎的地方對應的就是水元素。

當這個能量中心平衡時,我們感受到生活的柔軟與流動;當它阻塞時,情緒會像卡住的潮水,無法釋放。

你可以試著在瑜珈練習中加入像是:貓牛式(Cat-Cow)、橋式(Bridge Pose)、舞者式(Dancer Pose),這些開啟骨盆與下腹部的體式,喚醒水的能量,讓身體重新記得怎麼流動,而不是硬撐。

{圖片取自霎哈嘉瑜伽 (香港)}

 

二.    身體與海的連結,不只是比喻

 

人體的血液、淚水、汗水、腸胃裡的液體,都和海水有著幾乎一模一樣的礦物質比例。當我們站在海邊深呼吸、或練習以水為意象的瑜珈時,其實就是在回到一種原初的感知狀態。
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:一到海邊,心就安靜下來了?這不是浪漫幻想,而是一種本能的記憶。

試試看在冥想中觀想海洋,讓自己的情緒像潮汐一樣有節奏地來去,提醒自己:「我允許一切流動。」

 

三.    覺察也是一種海洋保育:讓友善成為生活選擇

 

當我們從身體開始感受到海洋的力量,自然也更能理解「守護海」不只是環保人士的事,而是一種生活選擇。

以下是幾個你我都可以開始實踐的「海洋友善行動」清單:

  • 選擇無塑包裝或減塑產品,像是裸裝洗髮皂或環保瑜珈墊
  • 參與淨灘活動或主動撿起海邊看到的塑膠垃圾
  • 減少穿著含塑纖維的速乾衣物(它們會釋出微塑膠)
  • 支持在地海洋保育組織,分享他們的倡議

瑜珈提倡「Ahimsa」(非暴力),這種對世界的溫柔,也包含對海洋的尊重。

 

四.    流動是一種選擇:讓身體學習像水一樣生活

 

水的特性是什麼?它不強求、不固執,遇高則退、遇低則順。它可以溫柔包覆,也能穿透堅硬。這樣的「水性」,正是我們在練習流動瑜珈(Vinyasa Flow Yoga)時所追求的狀態。

流動瑜珈不像傳統靜態體位法那樣講求停留與對稱,它是一種將呼吸與動作有節奏串連的練習過程。重點不是做到多完美的動作,而是在呼吸與身體的同步中,感受到一種「自然地過渡」。瑜人節當天也會有專業的師資帶領大家感受流動瑜珈的美好,在微汗中找回身體的節奏,讓呼吸成為你最溫柔的導航。

這其實和人生很像。我們總會遇到不穩定的情緒、不確定的未來,但透過一次次流動,我們學習如何穩定呼吸、允許變化、接受不同節奏的自己。

這不是放棄控制,而是一種深刻的信任:相信自己會流到該去的地方,正如水總會找到出口。

 

五.    瑜珈練身,海洋養心

 

我們在城市裡練習瑜珈,調整呼吸、打開身體的節奏,強化筋骨與平衡;同時,我們的心也渴望與自然建立更深的聯繫,而大海,是最溫柔卻最有力量的存在。

每一次練習瑜珈,也去傾聽自然的聲音。當我們能夠穩定內在,也更容易感受到環境的細節:海浪的頻率、海龜的緩慢、海岸線的脆弱。

「練身」是為了強壯自己,「養心」則是為了守住柔軟。我們可以選擇使用MANDUKA-eKO系列環保材質的瑜珈墊、不再購買一次性塑膠瓶裝水、不亂丟菸蒂與垃圾,也是在用日常選擇參與一場保護海洋的靜默運動。

 

六.    編輯偷偷說

 

編編很喜歡海邊,去海邊聽海浪聲就會有一種平靜的感覺。🌊✨

不用說話,也不用特別做什麼,只要靜靜坐著,就能感覺自己慢慢地平靜了下來。

下次心煩的時候,不妨走一趟海邊,讓自己靠近海,靠近風,也靠近那個比較溫柔的自己。

這片海洋,是大自然最珍貴的饋贈。

我們珍惜它,也守護它;因為如果不愛護它,未來就不會有這樣美麗的海浪和寧靜。

68日世界海洋日,一起為這片蔚藍,留下一份溫柔的守護❤️

 

📢2025台中瑜人節最後席次,名額有限,報名從速!!!

🔗 報名資訊:

 

靜靜地流動、深深地呼吸|海養我們,而瑜珈讓我們不忘自己

 

你可能也有興趣:
延伸閱讀 >> 2025台中瑜人節全面解析|今夏強檔活動
延伸閱讀 >> 「壯」遊運動界,「瑜」你一起找回身心的平衡點 共享健康時光!
延伸閱讀 >> 「粽」情於身心,端午「瑜」你同行
延伸閱讀 >> 媽媽也能自在練習|孕期瑜珈老師專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