📷照片來源:Ashley Avis與她的孩子們 @ashleyavisco

 

「你有看過三歲的小孩做下犬式嗎?他們彎著膝、撐著手,像是在玩遊戲,卻又自然地進入了瑜珈的世界。」

別以為瑜珈只是大人的療癒時光,其實對孩子來說,這是一種透過身體探索情緒、自信與專注力的魔法練習。從小培養身心平衡,學會和自己好好相處。

這篇文章要帶你認識「親子瑜珈」的魅力:從遊戲出發、從呼吸開始,把瑜珈變成你們生活中最溫柔的小儀式。準備好了嗎?孩子的第一堂瑜珈課,現在就開始!

 

目錄

一、 為什麼孩子也適合練瑜珈?

二、瑜珈對孩子身心的五大好處

三、如何開始親子瑜珈?

四、居家練習推薦:跟著Desi Bartlett6歲的Rocket一起動起來

五、 常見家長疑問Q&A

六、編輯偷偷說

 

一、 為什麼孩子也適合練瑜珈?

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瑜珈的呢?對許多大人來說,瑜珈常是在壓力大、身體緊繃、需要療癒的時候才走進生活。但對孩子來說,愈早接觸瑜珈,越能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良好的身心基礎。

兒童瑜珈不只是伸展肢體而已,它是一套透過呼吸、動作、專注力與想像力,引導孩子探索情緒、建立自信與穩定能量的練習方式。

 

二、 瑜珈對孩子身心的五大好處

1. 情緒調節力UP

透過呼吸與冥想的練習,孩子可以更理解自己的感受,學會辨識與管理情緒。這不只是瑜珈課上的技能,更是人生面對挑戰時的重要工具。

2. 減緩焦慮與壓力

別以為只有大人才會壓力大!學業、人際、家庭甚至社群媒體,都是孩子的潛在壓力來源。瑜珈能透過穩定呼吸與身體覺察,幫助孩子放鬆,建立內在安全感。

3. 健康體能建立

透過體位法(Asana)建立肌肉力量、平衡感與協調性,並強化柔軟度與核心,能有效預防運動傷害,是非常好的身體基礎訓練。

4. 專注力與耐心養成

孩子在練習平衡動作時,會自然而然地練習專注與穩定,這樣的訓練能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專注力與耐性。

5. 培養同理心與連結感

親子一起練瑜珈,能促進親密互動;在團體中練習,則能培養互相尊重與合作的精神,從小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模式。

 

三、 如何開始親子瑜珈?

從「遊戲」出發:把瑜珈動作變成動物模仿或故事遊戲,例如小狗式、貓牛式、樹式等。

時間不要長:對孩子來說,每次練習控制在1020分鐘是最剛好的長度。

不求標準:重點不是姿勢完美,而是讓孩子在過程中覺得有趣、安全、被肯定。

小道具大加分:可以準備瑜珈磚、小毛毯、抱枕或玩偶,增加參與感與趣味性。

 

四、居家練習推薦:跟著Desi BartlettRocket一起動起來!

知名瑜珈老師Desi Bartlett和她六歲的兒子Rocket一起設計了多堂親子瑜珈課程,包含:

  • 冥想與靜心:幫助孩子放鬆與了解內心感受

    兒童冥想 > 4分鐘教學

    與孩子一起冥想,是一份能陪伴一生的珍貴禮物。每天花幾分鐘閉上眼睛、放慢呼吸,與孩子的心連結,也教會他們學習同樣的練習。

  • 瑜珈流動(Yoga Flow:透過呼吸與動作連貫,活化身體能量

    Yoga for Kids > 20分鐘教學

    動一動、伸展一下、玩一玩,能幫助小朋友釋放情緒,特別是在面對挑戰的時候。

  • 修復式瑜珈(Restorative Yoga:適合睡前練習,讓身體進入放鬆狀態

    兒童修復式瑜珈 > 12分鐘教學

    如果你的孩子最近睡眠狀況不太穩定,試試這套簡單快速的練習,有助於平衡神經系統,讓身心在睡前好好放鬆。

這些課程都是適合在家中一起練習的入門款,讓瑜珈成為你們的親子日常。

 

五、常見家長疑問 Q&A

Q:我的孩子比較活潑好動,能練瑜珈嗎?
A:當然可以!兒童瑜珈設計本來就更偏向「動態」與「趣味導向」,反而能讓孩子透過活動釋放多餘能量後,更能安靜下來。

 

Q:需要專業課程嗎?
A:初學可以從網路資源、YouTube親子瑜珈影片或參與一對一教學開始,也能參加實體親子瑜珈課程,透過老師引導建立正確觀念。

 

Q:適合幾歲開始?
A:基本上3歲以上就可以開始簡單的瑜珈遊戲與動作練習。重點是觀察孩子的身體發展與注意力狀態,調整練習方式與內容。

 

六、編輯偷偷說

很多家長會說「孩子坐不住、學不來」,但編輯想偷偷說——瑜珈其實不是讓孩子變乖,而是與孩子一起學習怎麼『好好相處』。孩子學會身體覺察,大人也學會多一點耐心與彈性;當你們一起呼吸、一起跌倒、一起笑出來時,這堂課的價值就已經實現了。

讓瑜珈成為你們生活中的小儀式,就從一張瑜珈墊、一次深呼吸開始吧🧘‍♀️💛

 

你可能也有興趣:
延伸閱讀 >> 瑜珈不只是姿勢,是一種活出質感的選擇
延伸閱讀 >> 身體是一座海洋:從瑜珈感知「水」的療癒力
延伸閱讀 >> 媽媽也能自在練習|孕期瑜珈老師專訪
延伸閱讀 >> 跑進山林,也走進內心|瑜珈與越野日常